为什么中世纪西方宗教可以与政权相抗衡

网上有关“为什么中世纪西方宗教可以与政权相抗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中世纪西方宗教可以与政权相抗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开始的罗马帝国,就如汉代的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一样,推举基督教作为国教,意图是在思想上控制人们.但是随即的,教皇作为精神领袖的象征,成为一个势力庞大的人物,可以左右政权.原因在于1)基督教教徒有把自己十分之一的财富捐给教廷的习惯,因此教廷非常富有.(至今很多地方仍有这样的风俗)而且政府有给教廷封地.每个教堂都是教廷的所有产权.2)罗马君主乃上天决定的圣子,那教皇作为基督教的首领,自然有一种首肯登基君主的需要.3)大量的信徒代表着教皇的决定会有很多黎民百姓支持.因此在政治上,他可以左右朝政,而且财力雄厚,有时罗马君主不敢得罪.

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元400多年左右,罗马君主(好像叫奥古斯丁)从罗马(当时罗马帝国的首都)移都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境内).目的就是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并塑造东正教来抗衡罗马的天主教教廷.

为什么16、17世纪欧洲会发生大规模宗教改革?

罗马教廷联合封建势力,特别是依靠西班牙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发动反宗教改革运动,利用异端裁判所加紧镇压新教徒和其他异端,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使天主教在法国、比利时、南欧和东欧大部分地区的地位重新得到巩固。在天主教会内部,结束了教义之争,教皇权势有所提高,在欧洲事务中继续占有一定地位。由于各修会竞相向外扩展,使天主教势力达到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

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宗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西欧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欧洲民族主义观念勃然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

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土地上势力极大,不仅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文艺复兴倡导个人自由、平等、欲望、人性至上,提倡竞争进取和科学求知,为人们挑战天主教会提供了理论和思想依据。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扩展资料

宗教改革运动首先起源于德国。15世纪末,德国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为教会的剥削提供了方便。每年流入罗马教廷的财富数额巨大,被称为是“教皇的奶牛”这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由于罗马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使得德国不得不进行改革,这是它改革的主要原因。

德国向教徒兜售赎罪券则是导致这场改革的最直接的原因。这些都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外在因素。它的内在因素则在于马丁·路德本人。他在早期的时候就已经立志要革新宗教。

1517年10月31日,威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贴出一张布告,这就是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它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序幕。

百度百科-马丁·路德

百度百科-宗教改革

关于“为什么中世纪西方宗教可以与政权相抗衡”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代巧]投稿,不代表拾光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k54.com/shiga/12844.html

(51)
代巧的头像代巧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代巧的头像
    代巧 2025年09月24日

    我是拾光号的签约作者“代巧”

  • 代巧
    代巧 2025年09月2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为什么中世纪西方宗教可以与政权相抗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中世纪西方宗教可以与政权相抗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 代巧
    用户092402 2025年09月24日

    文章不错《为什么中世纪西方宗教可以与政权相抗衡》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