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怎样教呢?

网上有关“《出师表》怎样教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出师表》怎样教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出师表》精读19问

作者 :卷颞叶

1.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①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②效忠刘氏父子之情。

2.作者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蕴含着对后主怎样的期望?

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点明刘备拥有怎样的品质?

刘备具有宽宏的气度和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品德。

4.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其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之语,今天我们也要坚持以德服人,对生活小的缺点也要防微杜渐,及时改正,人要不断积累善行,形成高尚人格。

5.史评《出师表》:“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而自为文章之胜。”诸葛亮披肝沥胆,痛切陈情的自述本志,他希望能对后主刘禅起到哪些作用?成都武侯祠悬挂着先人盛赞诸葛亮的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请你结合课文及对《三国演义》的了解,结合对联的一般特点,简要解释这副对联。

①除了表达自己竭诚报答先帝之外,也希望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勤于国事。

②前、后出师表,刘备诸葛亮出山(前后出师表的忠心耿耿,指报答先帝三顾之恩)

指诸葛亮的隆中对(隆中对策所提出的内外政策,对蜀汉的创兴有不朽的历史意义)

6.本文是写给后主刘禅的,但作者在文中却多次提到“先帝”有什么作用?

既表达了自己对先帝感激怀念之情,又想借此打动后主,同时也想说服对伐魏持不同意见的人。

7.文中所写的“不效则治臣之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格和愿望?

表达诸葛亮以身誓死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也希望后主能从严治国。

8.“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的“未半”包含了两层意思,那么,完成一半是什么?未完成的一半是什么?

前者指已经建立的蜀汉政权,后者是没有兴复汉统一中原。

9.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对当时的内政建设和社会主义的风气的好转有一定进步意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小到矿产事业单位,大到国家,只有任人唯贤,党风指清正干部才能清明,才能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10.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这些建议中有两条与孟子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一致,是哪篇文章?写出相关语句。

提出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建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作者分析蜀国国势,告诫后主刘禅开张圣听,总结两汉历史经验,劝说幼主亲贤远佞等,可谓表达作者对刘备父子的忠心,希望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12.诸葛亮《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句与“表”有关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3.本文是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的表文,我国古典《三国演义》有此情节,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你认为诸葛亮此次出师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相应情节加以阐述。

主要原因是用人不当,派自高自大的马谡守街亭,使街亭失守、失利,所以失败。

14.你认为诸葛亮能得到刘备赏识重用的前提是什么?他的这种有幸遇明君的机遇令人羡慕,那么你认为怎么样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机遇?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具有迎接机遇的真才实学和本领,要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善于捕捉机会。

15.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兮;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读过《出师表》,你觉得这幅对联赞颂了诸葛亮的哪些美好品质?

知恩图报,鞠躬尽瘁。

1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分别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回答“天下计”和“老臣心”的含义。

天下计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就是向北定中原,消灭奸邪的势力,统一汉室,回到原来的国都。

老臣心指“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效忠先帝而忠于陛下的职分啊。

17.刘勰曾把《出师表》跟孔融的《荐尓横表》相提并论,说《出师表》只用一个“实”字加以概括,即说的是实情、实理、实事请你写出“实情”、”实理’”、”实事”分别指什么说的?

实情指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辞呈危急存亡之秋也。即蜀国国情还指诸葛亮对刘备父子忠心之情。

实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侫的治国治理。

实事指“今南方已定,兵甲足以“等,为北伐,做好准备之事。

18.本文是表中的名篇,你认为本文受人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①文章表现出诸葛亮忠心耿耿知恩图报的美德,他高尚的人格,肯彻的心情,良苦的用心在表文中有鲜明的体现,让人佩服,让人敬仰。

②文章形式优美,骈散结合,感情真挚,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许多的脍炙人口的名句。

19.“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可见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心绪难平,情感复杂,根据你对《出师表》的理解,结合以往的积累,谈谈一代贤相,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

①原因是怀念先帝过早去世,而感到惋惜沉痛。

②担心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会有小人作崇,难免生后顾之忧,情感复杂,难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用锋芒毕露,家喻户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歌可泣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分析当时的严峻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1段)

刘禅昏弱,耽于安乐,亲信宦官黄皓(小人),所以,文章一开头就点明形势之危急,论及国家存亡之理,以警醒刘禅。接着笔锋一转,指出在这样危急形势下的有利条件:有一批忠臣志士感念先帝之殊遇而为国事尽心尽力,这就意味着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仍然存在。最后提出劝谏:开张圣听(广开言路),听取忠臣志士的劝谏,才能够救国图存。这是第一项建议。

说明:本段可分为三小层,第一小层,分析形式;第二小层指出在这样危急形势下的有利条件;第三小层,提出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第2段)

这段内容有两点:赏罚标准要统一和执法不宜偏私。(若用课文中原文回答层意则应答第二段第一句).

“宫中”,指刘禅皇宫中的亲信。“府中”指诸葛亮丞相府(即执政的朝廷)中的官员。223年,刘禅命诸葛亮开府治事,诸葛亮治府严明,赏罚有度。鉴于对刘禅昏弱的担忧,诸葛亮特意提醒刘禅,对宫中要赏罚分明,如同府中赏罚严明一样。赏罚严明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昏庸的皇帝容易亲信宫中亲近侍臣,受他们牵制与朝廷中执政的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这是东汉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诸葛亮把这作为前车之鉴而提出建议,他先强调宫府一体,执法要相同,然后提出对宫中要施行严明的赏罚制度的建议,说服力强。这是第二项建议。

第三层(第3-5段)

为了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的稳定,诸葛亮对人事的安排作了周密的考虑,将一批可靠的优秀的文臣武将一一向刘禅推荐,并警之以历史教训,让他明白亲贤远佞,才能兴复汉室。诸葛亮对人事的这番安排,可谓用心良苦,刘禅要亲信什么人,他都一一列举;刘禅要疏远什么人,就不言而喻了。他对刘禅“亲贤远佞”的建议,针对性强,意义重大。这是第三项建议。

国内政局稳定,诸葛亮出师伐魏才能无后顾之忧,这一部分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下文的出师。

第二部分:表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自任的决心和对蜀国忠贞不二的感情。

第一层(第6段):自述出身,讲述个人经历。

此段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先写自己身份,志趣,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接下来,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与先帝以驱驰。”中,再写自己对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的受恩感激之情。

最后“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一句叙述自己与先帝艰苦创业的历史。

第二层(7段):表达尽力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层(8段):提出光复汉室的要求。

第四层(9段):诉依依之离情。

诸葛亮一生为了蜀国的荣誉一生鞠躬尽瘁,写了《出师表》一文,这篇文章让大家都对他家喻户晓.他的雄才伟略帮助了蜀国的刘备,为他打下了半壁的江山,现在他帮助刘备的儿子阿斗来管理国家,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可歌可泣

关于“《出师表》怎样教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侯炳錦]投稿,不代表拾光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k54.com/shiga/1847.html

(39)
侯炳錦的头像侯炳錦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侯炳錦的头像
    侯炳錦 2025年08月22日

    我是拾光号的签约作者“侯炳錦”

  • 侯炳錦
    侯炳錦 2025年08月2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出师表》怎样教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出师表》怎样教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出师表》...

  • 侯炳錦
    用户082211 2025年08月22日

    文章不错《《出师表》怎样教呢?》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