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的无线耳机品牌

网上有关“无线耳机的无线耳机品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无线耳机的无线耳机品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AKG:

AKG耳机

国内称“爱科技”。奥地利著名的耳机话筒制造商,1947年成立于维也纳。AKG的耳机轻巧坚固舒适,声音流畅自然,中频优美迷人,声场开阔。它的经典产品有在专业领域具有极高声望的K141系列、K240系列、K270系列,HIFI耳机K701、K702、K1000,无线环绕声耳机HEARO999等。现在AKG已被哈曼卡顿集团收购。

BEYERDYNAMIC:国内称“拜亚动力”或“拜尔动力”。德国著名的耳机话筒制造商,1924年成立于柏林。Beyerdynamic耳机坚固舒适,声音忠实严谨,温暖,细节清晰。它的经典产品有世界上第一只动圈耳机DT48,专业耳机DT880、DT990、T1,HIFI耳机DT831、DT931等。

SENNHEISER:国内称“森海塞尔”,据悉现更名为“声海”。德国著名的耳机话筒制造商,成立于1945年。Sennheiser的传统风格是厚密开扬,忠实甜美而松弛的,近几年Sennheiser的产品风格开始转向清丽。它的经典产品有专业耳机HD540、HD560、HD580、HD250、HD25,HIFI耳机HD595、HD600、HD650、HD800,静电耳机系统ORPHEUS等。

ULTRASONE:国内称“极致”企业主潜心研究过耳机十几年,产品主要以中高档专业耳机和HIFI耳机为主,声音具有德系耳机严谨的特点,兼顾良好的音乐感,具有较高的素质。其著名型号有ED7,ED8,ED9。 GRADO:国内称“歌德”。GRADO是世界著名的HI-END耳机品牌,这是一家美国家族小厂,1955年成立于布鲁克林。GRADO的外观简洁古朴,声音富有活力,中频艳丽透彻,低频强悍。它的经典产品有HP1000、SR60、SR325、RS1等。目前市场上值得推荐的是除SR40以外的全系列产品。

KOSS:国内称“高斯”。KOSS是美国一家规模很大的耳机供应商,1953年成立。KOSS的产品主要照顾中低端民用市场,声音富于力度和动感。它的经典产品有专业耳机PRO4,HIFI耳机KSC35、A250,静电耳机ESP950等。 AUDIO-TECHNICA: 国内称“铁三角”。日本的著名专业音响器材制造商,它的耳机产品以中高档HIFI耳机最为著名,在专业领域也有910、M40SF等知名产品。它的产品易于驱动,造型前卫,工艺精良,佩戴舒适,声音温暖清晰。目前市场上值得推荐的产品有艺术监听A系列,空气动态AD系列和旗舰木壳耳机W系列。

SONY:作为影音巨人的SONY,不需要任何多余的介绍。SONY的耳塞是世界知名的,它的耳机产品有经典的专业耳机MDR7506、CD900ST,HIFI耳机MDR V6,MDR V600,MDR V700DJ,MDR CD1700,MDR CD3000,MDR R10等。目前值得推荐的耳机产品有MDR CD2000、MDR CD3000。

DENON:天龙耳机。DENON为日本哥伦比亚公司的商标。 DENON 原本是成立于1939年的一家小型电器制造公司,为 NHK 等公司生产磁带和其他产品,名称是由Denki Onkyo(即“电気音响”,电器音响)缩写而来,最初以“Den-on”知名。1947年被日本哥伦比亚公司收购。现与马兰士合并形成天龙马兰士集团。DENON以其纯粹而时尚的优质产品著称于世,而最重要的是其久经考验的专利技术和工艺。作为一家音视频器材制造商,DENON技高一筹,致力于生产处在技术最前沿的音视频器材。DENON耳机目前最高型号是AH-D7100。 天龙马兰士在国内全资子公司为上海电音马兰士。 Edifier:漫步者。是国内一家公司,它的产品得到广大的群众认可。其质量出色,价格适中。产品包括音箱,耳机,汽车音响,专业音响,乐器音响,Hi-Fi音响和其他产品。各种产品都能与国际上知名厂商拼一拼。其收购了日本经典厂商STAX:世界上最有名望最具影响力的静电耳机制造商,号称日本的半个HI-END品牌,成立于1938年。STAX的静电耳机价格合理,声音轻盈柔和,富有飘逸的美感,具有丰富的细节。STAX的产品线不长,所有产品都值得推荐。

ALESSANDRO:国内称“爱丽丝”。这也是一家美国公司,它的产品由GARDO参与设计并制造,外观与GRADO相同,声音较GRADO更加忠实,目前它的产品有三个型号,M1、M2和MPRO,均值得推荐。

ATA:这是一家中国公司,总部设在香港,其产品主要是低端的多媒体耳机和HIFI耳机,这个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不大,它比较有名的产品是其为LABTEC OEM的ELITE840等耳机。

ECCI[2]:国内普称“僵尸耳机”。中国知名音乐发烧器材制造商,于2007年由著名调音师、耳放设计者「僵尸」先生创办。喜欢耳机,尤其是关注随身耳机的朋友肯定对「僵尸」不陌生,赫赫有名的“PR”系列耳机就出自「僵尸」之手。

ERGO:这是一家瑞士HI-END的小厂,目前他们有三款耳机ERGO 1、ERGO 2和ERGO AMT,前两者是传统的动圈耳机,后者采用了HELI扬声器。ERGO的耳机造型独特,声音纤细透明,细节丰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早些年这家公司使用Jecklin Float商标推出过2款动圈耳机和一款静电耳机,也有着很高的声望。

ETYMOTIC:国内称“音特美”。美国的一家小公司,以助听器和HI-END耳塞产品为主,它的ER4系列耳塞是高档耳塞中的经典产品,它的产品声音忠实无染,ER4系列、ER6、值得推荐。

PHILIPS:PHILIPS有不少耳机产品,档次门类都比较齐全,最近PHILIPS推出的高档耳机SBC HP890和SBC HP910得到了玩家的肯定。

MB QUART:德国老牌音响制造商,国内称“歌德”,为了与美国GRADO区别开,也称“德国歌德”。它的耳机产品以中高档的HIFI耳机和专业耳机为主,工艺好,佩戴舒适,秉承德国音响产品严谨忠实,高分析力的特点,QP400、QP200、QP160是值得推荐的型号。

PRO2:国内称“宝路”,这是一个在德国注册的台湾耳机品牌,以中低价位耳机为主,早年的PH580、PH560、PH1000等有一定的知名度,近些年来高档的新品影响不大,PH U585是其新产品的代表。

SoundMAGIC:国内称“声美”或“声美科技”。2005年由许先生(Tony Xu)创立,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专业电声产品;产品以设计经典,高性价比而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旗下PL11,PL50更是获得英国杂志Stuff,What HiFi 5颗星评价;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海外销售自有品牌、并具有自己销售网络的耳机制造商;2011年,更是推出4款各具特点的新品,E10, E30, P30,EH11,深受市场欢迎。

领秀耳机

DGSHOW:国内无线耳机品牌,成立于2008年初,由深圳领秀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致力于插卡音箱、蓝牙音箱、无线耳机、有线炫彩重低音耳机等系列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以推动生活社会化的进程,传递开放、共享、集成化的产品,点滴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不同人们的独特需求,让您的生活更多彩,更便捷,也更时尚。在开发便携式插卡音箱、无线蓝牙耳机系列产品等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并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和认同。我们正在努力致力于让DGSHOW成为广大用户最实用、最信赖的品牌。 DGSHOW的每一个作品都被给予着它独特的生命与灵魂,完美的追求,天籁的音律。DGSHOW不只是数码产品的舞台秀,她赋予着品味人生的信念,追求积极上进充满活力与朝气。这种信念、精神、态度引领这DGSHOW人继续研发更好的产品。

我看到很多人都是在用苹果的耳机,有没有在用韶音的?

无线蓝牙耳机推荐哪款,真无线蓝牙耳机推荐

最近,蓝牙耳机已经可以摆脱“线”制,做到真无线。根据市场分析,真无线蓝牙耳机也是后面几年耳机发展主要方向,因此蓝牙耳机市场,琳琅满目的蓝牙耳机品牌,那么无线蓝牙耳机哪款好呢?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款口碑好,好评率高的真无线耳机

Xisem西圣蓝牙耳机(官方售价:99)

xisem西圣蓝牙耳机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主要是“高配置、低价格”性价比高,其中ASN作为平价半入耳蓝牙耳机代表品牌,不仅追求把音质做到极致,而且同时还兼顾了舒适度和外观,

为了保证音质和舒适度,xisem西圣ASN半入耳蓝牙耳机搭配了10mm大尺寸动圈复合振膜,蓝牙5.0芯片搭配陶瓷天线,双主机单双耳无缝切换,佩戴自检(戴上即播放,摘下即暂停),双耳降噪通话,高清通话,超强音质,触摸操控,续航给力,且从选材、切割、定型、研磨等一路经过30多道工序,并且聘请加大拿多伦多音乐人William Arnaldo携手20位欧美调音师历时两年,针对不同音乐风格,百万次调校,只为更出色纯净的音效,将最舒适度最好的音质呈现出来,500以上的配置,售价99元。

捷波朗(Jabra) Elite 75t(官方售价:1199元)

捷波朗 Jabra Elite 75t 的续航可以达到 28 个小时(比上代提升了 50%),单次充电可以支持 7.5 个小时的使用时长。当然,实际续航表现和个人的使用习惯有很大关系,大家作为参考就好。

其它方面,捷波朗 Jabra Elite 75t 的充电舱体积并不算大,携带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另外,它的充电接口位于舱体后方,类型为目前比较常见的 Type-C,可以和手机共用同一个充

海塞尔 Momentum Wireless 2(官方售价:2399)

Momentum True Wireless2体型虽大,但实际总量只有 6g,这在同类产品中也属于比较标准的”重量“,并没有”超重“的问题。耳机的佩戴方式与 Surface Earbuds 也几乎完全一样,是类似”助听器“的佩戴方式。虽然没有所谓的“鲨鱼鳍”,但是耳塞整体与耳蜗贴合成度非常高,佩戴十分牢固,长时间佩戴完全没有任何不适感。

简单来说,耳塞整体体积的增加并没有成为负担,反而让耳塞与耳蜗的贴合变得更加紧实,佩戴的舒适程度甚至比 Surface Earbuds 还要更高一些。

AirPods Pro(官方售价1999元)

假如你预算足够,并且对降噪有很大的需求,AirPods Pro足够称得上王者。AirPods Pro它不仅拥有主动降噪,更是还具有超低的延时性。而且即使你非iPhone用户,在安卓体验上也依旧良好。不过,在某些机型上延时性可能不够完美,因此,最好还是搭配iPhone使用,毕竟自家的生态,兼容还是非常不错的。

索尼WF-1000X(官方售价:1299元)

索尼WF-1000X在耳机本体体积上是比AirPods大上一号,其结果就是耳机本身重量也比后者来得更重,不过两者之间的重量差别都是在“几克”量级范围内。单纯以舒适性来看,AirPods潜耳式、WF-1000X为入耳式,WF-1000X需要以耳道为主要固定点,而AirPods则更多将重量卸在了耳廓部分。因此佩戴起来感觉,WF-1000X舒适性比不上AirPods但依旧可以接受,前导音管嵌入耳道的深度不多,并且配合上索大法鼎鼎大名的歌套,佩戴时的异物感处理尚可。但是佩戴稳定性部分,跟AirPods之间差距不大,主要原因依旧是重量和佩戴方式的不同造成。

伪科普之耳机单元

耳机现在成了我们日常生活必备的工具,特别是在蓝牙耳机普及之后,我们使用耳机的频率就更高了,甚至有时候即便不用耳机,我们也依旧习惯佩戴着。但这样一来,就会引发一个问题,长时间佩戴耳机会引发耳朵肿痛,即便是选择轻柔材质的耳机也依旧无法完全避免这个问题。不过现在我们的耳机有救了,韶音将骨传导技术引入耳机当中,成功解放我们的耳朵。

对于运动耳机的选购上,身边很多同事和我一样,不仅仅看轻便,还要看防水级别,因为运动难免会有大汗淋漓的情况,耳机作为电子产品,受潮和进水会对耳机造成不可修复的故障,单从这一定对韶音骨传导运动耳机就情有独钟,为民所想。

耳机不入耳,设计很科学

为什么绝大多数耳机都会引发耳朵肿痛,韶音的骨传导耳机却不会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二者的工作原理。普通耳机全都采用入耳式设计,使用时需要将耳机塞入耳朵。而韶音的骨传导耳机则不同,它采用了全新的骨传导技术,不同于普通耳机的空气传音设计。

它使用的时候无需入耳,只要佩戴在耳朵外围区域就可以,通过引发骨头震动,直接将声音传入内耳,不经过耳道和鼓膜。这样的设计无疑是非常科学的,佩戴上更加的舒服很多。

音质全面升级,蓝牙高效连接

既然骨传导耳机不需要入耳,那我们在使用耳机的时候,耳朵其实是可以听见外界声音的。这样一来,难道不会影响耳机的音质效果吗?肯定是有影响的,这也是许多人不喜欢骨传导耳机的原因所在,它们的音效常常比不过传统的蓝牙耳机。

然而韶音通过多项专业协议加持,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旗下的骨传导耳机,音质大大升级,未必会输给普通蓝牙耳机。而且韶音运动耳机的蓝牙连接效率也非常高,可以一秒实现连接。

韶音降维打击,成为破局者

别看现在骨传导耳机在耳机领域引发了很高的关注度,但其实骨传导技术最开始和耳机基本没什么关系。它之前的应用领域主要在一些高端声学产品方面,比如医学助听器以及特殊应用的专业耳机。韶音敏锐地抓住了骨传导技术的优势,从而将其引入到运动耳机的范畴,让骨传导耳机为更多人熟知,进而推广了此类耳机的应用。在这方面韶音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破局者。

在当下,骨传导耳机在业内已经不再罕见了,许多厂商都推出了相关的产品。但业内人往往更青睐韶音,原因很简单,因为韶音是最早开拓这一领域的厂商,同时兼顾了舒适感、音质、IP67防水功能,没一点都能想到用户的前面,一个能够为消费者考虑的厂商,发展起来一定不会差。有需求的朋友可以上车这款耳机。

如今,随着人们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随身的耳机早已不稀奇,无论是在地铁公交还是食堂教室,处处都是塞着耳机听音乐的人,而数码电子类产品整体行业的发展,又进一步的导致了其更高的需求。不只是简单的听音,耳机的声音品质的成了一些用户的关注点,入门级的耳塞产品也往往无法满足如今人们对于高音质的追求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因此了解了HIFI和发烧的种种概念,因此,小马我在此做一个很小白的科普,各位大佬们轻调戏,多批评指正。

说到耳机,最核心的东西自然是其声音,而说到声音,就不得不说到决定其声音的发声单元,它可以说是决定一副耳机好坏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虽然说一些调音和其他的元件能改变声音的取向,然而单元的素质和能力是却是一副耳机的上限。

耳机的单元的专业性的术语叫做"drive"。在不同的频响里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低、中、高频单元,它们之间各自有自己的的频响范围。不同的单元之间分的越细,声音的解析度也就越高越细腻。普通的入耳式耳机的单元一般有一到四个个不等。单元越多,需要的工艺和设计水平也就越高,因而价格也会越来越高。虽然说奉为经典的许多单单元的耳机也有很棒的声音,例如常说的“大四”Shure E4C和"小四"音美特ER4。但不得不提的是,现今的高端耳塞市场,有一种“堆单元之风”,比较常见的塞子,基本上都装有三四个单元,而这些耳塞的价格也基本都在两千以上。例如Shure se535,Westone W4R等。而作为高端奢侈品牌的JH Audio,它的旗下的Layla耳塞的单元数更是高达12个,当然也售价不菲(约一万六),作为2015年旗舰产品,Layla的高、中、低频各由4个单元负责,因此两个耳塞就有了多达24个单元,不得不说,这就对各个频段之间的衔接混合和外形设计有了很高的工艺需求,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断然没法办法做出好听的声音的 。

说回来谈到单元,一般常见的耳机单元的分为以下三类——动圈单元、动铁单元和静电单元。

动圈,又可以称作Dynamic。目前大多数的耳机耳塞使用的都是动圈单元,从十块一条的天桥Beats,到万元级的高端耳机都能够看到动圈单元的身影。尤其是开放式耳机和半开放式的耳机,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动圈单元。因此,动圈耳机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占主流地位的耳机(大概60%以上),其原因在于,动圈式单元是一种现今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了的喇叭结构设计,除了应用在耳机产品上以外,各种喇叭和扬声器的单元也都采用了相似的设计,应用及其广泛。

动圈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电动扬声器,驱动单元也类似小型的动圈扬声器,由处在永磁场中的缠绕成的圆柱体状的漆包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振动,振膜震动产生声音。

通俗来说,它的基本原理就是我们中学物理学过的,闭合线圈在磁场中,磁通量的变化会有电流产生。电流经过“线圈”产生磁场,而磁场和位于底部的永磁材料相互作用,推动薄膜的振动,就产生声音。单元的振膜是连接在“线圈”上,跟随着一起同运动的,因而可以震动空气,传播声音,实现由电转声的过程。

之所以称之为动圈,实际上是一种形象的称呼。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本原因,那么如果要产生声音,就必须要有振动源的存在,耳机内部的薄膜即振动源,又因为薄膜上附有导线圈,导线圈和薄膜整体作为振动源振动,故称之为动圈。

既然动圈的核心部件是薄膜和线圈,那么和这些相关的一些参数也成为了耳机好坏的评价标准了。比如,电阻率(阻抗),灵敏度,响应频率段等。而对振膜的设计要求则是质量越轻、刚性越好者为佳。

以下就是一般的单元以及振膜的结构和原理图。

动圈用于耳机上最早出现于1937年。大多数的观点是,拜亚动力出品了世界上第一副动圈耳机,这从拜亚动力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beyerdynamic,dynamic就是动圈的意思。

我们平时使用的耳机基本都是动圈单元,可见动圈技术现今已经能比较成熟,10元一条的价格也能告诉我们,低端动圈耳机的成本并不高。而动铁单元相对来说成本明显要高一些,即使是入门级动铁产品,价格至少也在三四百。当然,贵的动圈耳机自然也有,例如森海塞尔的现今的旗舰耳塞IE800,售价6000+

动圈耳机的优点在于,它的声音更加接近于自然的声音,也许动圈没有像动铁耳塞一样精准漂亮的高中低三频,解析人声也不如动铁,但是高端动圈带来的高低两个频段的泛音是动铁无法做到的。动圈的低频和残响都是动铁的短板。你会发现,听多了动圈就会觉得动铁低频残。声场窄。要说厚实中正,气势庞大的氛围感和包围感,还是大单元动圈耳机的绝对强项。

谈完了最普遍的动圈,我们来谈谈所谓的动铁。动铁耳机的铁指的是,利用了电磁铁产生交变磁场,其关键的振动部分是一个铁片悬浮在电磁铁前方,信号经过电磁铁的时候会使电磁铁磁场变化,从而使铁片振动发声的耳机。其正式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平衡电枢”,索尼在当时就推出了很多“平衡电枢”的耳机,例如其著名的“XBA”系列。

在发声过程上,动铁耳塞和动圈其实是基本类似的,都是靠线圈在永磁场中的振动而发声。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发声单元的构造原理和位置有所不同。动铁耳塞内部,音圈是绕在一个位于永磁场的中央被称为“平衡衔铁”的精密铁片上。这块铁片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振膜发声。动圈是直接带动振膜,而动铁是通过一个结构精密的连接棒传导到一个微型振膜的中心点,从而产生振动并发声。

就耳机单元而论,传统的动圈耳塞无法将整个发音单元放入耳内,而动铁式由于单元体积小得多,所以可以比较容易的放入耳道。能够有效地降低入耳部分面积,因此声音的效果也会更加的贴合,更加具有表现力。由于耳道的几何结构要比耳廓简单的多,并且动铁耳塞使用的相对柔软的硅胶套很好的贴合了耳道的类圆形,动铁耳机就有了良好的隔音及防漏音效果。反观动圈,它的单元的面积较大,并且在发声的过程中需要比较多的的空间参与振动(所以动圈耳机都有透气孔),也无法较好的控制漏音现象;而动铁就可以有效降低入耳部分的面积,并且可以放入更深的耳道部分。因而动铁耳机在隔音效果上也可以说是完胜动圈耳机。

但是,这种入耳式的构造也让动铁耳机只能做成封闭式,也是有利有弊吧。就像上文提到的,它还可以设计成多单元的耳机,从单单元到12单元,市面上的多单元动铁如今已层出不穷。总的来说,这类耳机都拥有很高的灵敏度、瞬态表现和解析等特点,对音乐的动态、瞬间细节表现、声音密度上都远胜于动圈耳塞。

单单从声音方面来说的话,动铁跟动圈耳塞之前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比如动铁单元的结构几乎是个密闭的容器,仅需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驱动它,所以灵敏度方面也是动铁耳机更占优势。解析力一直是动铁耳机很好的优势,对于声音细节的回放方面表现优异。而普遍动圈式结构耳机在细节的掌控上并没有那么出色了。

另外,动圈耳机的单元的振动膜片一般都是通过胶水与导线圈相互粘合的,因此这里面受到的影响因素会比较多,每个单元也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个体上的差异,而且动圈单元会受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影响,频响曲线可能会出现一些人耳可听的变化,会对听感有影响。而动铁单元都是采用金属材料,并通过高精密的模具制造而成,其精密度和制造工艺都更复杂,再加上耳塞的密封性设计,使得动铁耳机的频响曲线和整体声音素质表现都更加稳定;在听感上也不会产生变化。

由于隔音的缘故,动铁耳机比较有助于保护听力。并且极高的灵敏度使很小的音量也可以有不错的表现,动铁单元广泛用于医疗、保健、航空、军事等领域。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类助听器了。

不过动铁自然也有其劣势,受限于体积和密封式的设计,动铁耳塞在声场方面还是远远无法达到开放式动圈耳机的标准。另外,让人诟病的还有动铁耳机的铁味,如何形容动铁耳机的铁味,可以说是机械的、干净的、或者没有太多感情的,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动铁的鼓音都是“梆梆梆”的,让人感觉并不真实,而相比之下,动圈真实的多,也就是之前说的,更加接近自然。

简单总结下来就是,动铁的声音凌厉,迅速,干净。动圈饱满,丰富,厚实。动铁听的是中高频, 听的是素质, 动圈听的是中低频, 听的是听感和气势,。

下图展示的就是动铁单元和耳机的构造

说到这里,大概会有人想问说,有没有办法结合动圈和动铁的特点和优势的耳机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现今,圈铁结合的耳机俨然已成为各大HIFI厂商所追逐的热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AKG K3003,K3这种动铁+动圈的结合既保证动圈的乐感氛围,也保证了动铁的细腻解析,如果不考虑其高昂的价格的话,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的解决方案。

最后说到静电单元,对于静电耳机,可能很多人闻所未闻,对于一般人来说,大概连动铁耳机都不了解,更别说静电了。

其实,静电式耳机是现今各种耳机中,工作原理最独树一格的,它的动机其实很单纯,为的只是要避免传统振膜因物理极限而容易失真的缺点,所以他放弃了以线圈与磁针推动振膜的惯用做法,希望能寻找让整张振膜平均且完整的受力方式,静电耳机利用外接的升压器,提供一个极高的电压(达到近600V),导通于以“真空金属蒸镀”的特殊振膜上,使振膜上固定充满正电荷,再将外来的声音信号,通过一个反向器后,分别输入到两侧的固定电极上,借着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相吸,来产生对振膜拉扯与推动的力量,这样的好处是振膜受力非常均匀,加上与极板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任何微小的信号都能转化为驱动力,因而非常灵敏。此外,在振膜材质上也能有更多的选择性,例如高分子聚合物振膜,不仅厚度极薄,质量也极轻,对耳机性能有着较大提升。

系统的说,静电单元的原理是其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由高直流电压极化,静电场发生变化,驱动振膜振动。单极化所需的电能由交流电转化。振膜悬挂在由两块固定的金属板(定子)形成的静电场中,当音频信号加载到定子上时,定子驱动振膜,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静电耳机必须使用特殊的放大器将音频信号转化为数百伏的电压信号,用变压器连接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也可以驱动静电耳机。因而其价格昂贵,并且不易于驱动,所能到达的声压级也没有动圈式耳机大,但它的反应速度快,能够重放各种微小的细节,失真极低,素质非常高。

下图就是动圈动铁以及静电的发声原理的对比

静电耳机由于其技术成本高,因而生产的厂家较少。做静电耳机最主要的就是STAX和高斯了,其中又以STAX为典型代表。

STAX是日本著名的静电耳机厂商,这个厂商人员只有40多人,但就是这40多人撑起了耳机界的一个奇迹,就像Grado在美帝的小作坊工厂一样。但是STAX是唯一专做并全线产品为静电耳机的厂商。2011年底,STAX的100%股权被国内的厂商漫步者以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976.93万元收购,并作为漫步者旗下的子品牌。STAX可以说是耳机界的一朵奇葩,在追求极致上一点不差于欧美公司,旗下产品几乎各个都是不得了的。STAX现今的旗舰是 SR-009,售价目前大概在四万左右,这还不是一整套西装的价格。与传统动圈耳机不同的是,静电耳机需要专门的耳机放大器与之匹配,只有一个耳机想让它出声的话断然是没有可能的。但是耳放售价也并不低廉,因而,常说的一句话“静电耳机是富人们的玩具”也并不过分。

上图为STAX 009

静电耳机,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常说的大奥,森海塞尔奥菲斯静电系列耳机。二十万,怕不怕。全球限量300套。而每套高达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足以让烧友购买一套高端的HiFi音响,而即使如此高价,森海塞尔奥菲斯仍然是有价无市,可见它的流行程度。下图为森海塞尔 奥菲斯。

以上。(未完)

关于“无线耳机的无线耳机品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修杰超级甜]投稿,不代表拾光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k54.com/shiga/1900.html

(23)
修杰超级甜的头像修杰超级甜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修杰超级甜的头像
    修杰超级甜 2025年08月23日

    我是拾光号的签约作者“修杰超级甜”

  • 修杰超级甜
    修杰超级甜 2025年08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无线耳机的无线耳机品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无线耳机的无线耳机品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AK...

  • 修杰超级甜
    用户082307 2025年08月23日

    文章不错《无线耳机的无线耳机品牌》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