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盐类水解规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盐类水解规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盐类水解规律如下:
难溶不水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适用于正盐),同强显中性,弱弱具体定;越弱越水解,越热越水解,越稀越水解。
在溶液中,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弱碱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与O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叫做盐类水解。
条件:盐必须溶于水,盐必须能电离出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实质:弱电解质的生成,破坏了水的电离,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过程。
特点:
1、水解反应和中和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水解进行程度很小。
2、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3、盐类溶解于水,以电离为主,水解为辅。
4、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水解原理应用:
判断盐溶液酸碱性。
如醋酸钠溶液中,因醋酸根水解,所以溶液显碱性。
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以醋酸钠溶液为例,钠离子不水解,浓度最高,醋酸根微弱水解,浓度第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氢氧根一样多,但由于醋酸根与氢离子结合,导致氢离子浓度最低。C(Na+)>C(CH3COO-)>C(OH-)>C(H+)。
工业、农业、生产生活、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1、配制FeCl3溶液——将FeCl3先溶于盐酸,再加水稀释。
2、制备Fe(OH)3胶体——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并加热至沸腾以促进Fe3+水解。
Fe3++3H2O=加热=Fe(OH)3(胶体)+3H+。
3、泡沫灭火器——Al3++3HCO3-===Al(OH)3↓+3CO2↑。
4、纯碱作洗涤剂——加热促进其水解,碱性增加,去污能力增强。
5、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如明矾净水[KAl(SO4)2·12H2O],化肥使用等。
6、加热某盐溶液时,要考虑盐类的水解,如浓缩氯化铁?氯化铝溶液得到氢氧化物,灼烧的金属氧化物。
初三化学给一个化学式怎么判断溶不溶于水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
溶碱有五种
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的定义及区别!
先要学习化学式和物质分类,判断该物质属于何种类别,然后根据课本后附录中的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表来查看。规律性其实也有:
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1、酸: 全部溶于水 ;
2、碱: 大多数不溶于水,NH3?H2O、KOH、NaOH、Ba(OH)2溶于水,Ca(OH)2微溶;
3、盐:a、 钾盐 、钠盐 、铵盐 、硝酸盐 四类盐都易溶于水;
b、盐酸盐(即氯化物) 绝大多数溶于水 , 只有AgCl不溶于水 ;
c、硫酸盐 绝大多数溶于水, 只有BaSO4不溶于水 ,Ag2SO4 、
CaSO4微溶于水 ;
d、碳酸盐 绝大多数不溶于水, Na2CO3 、K2CO3 、(NH4)2CO3溶于水 , MgCO3微溶于水 。
两性氧化物:难溶於水,但可溶於强酸(如HCl),又可溶於强碱(如NaOH)。
两性氧化物有BeO、Al2O3、Cr2O3、ZnO等。
两性氧化物的“两性”也可以理解为既能表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又能表现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弱酸的酸式盐或弱酸弱碱盐虽然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但不能生成“盐和水 ”,因 而不是两性化合物。氨基酸与蛋白质的“两 性”是 指其结构中既有能与酸反应的碱性基因,又有能与碱反应的酸性基团。有时我们也把既 能表现氧化性 ,又能表现还原性的物质也叫“两性”物质.
不能跟酸起反应,又不能跟碱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例如,H2O、NO、CO、N2O、NO2、N2O4、TeO、ClO2、I2O4、MnO2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一氧化碳能跟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甲酸的钠盐。但是在生成盐时没有生成水,所以一氧化碳仍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二氧化锰、二氧化氮是不成盐氧化物,</CQ>因为锰和氮的含氧酸对应这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不是+4 。
高锰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七氧化二锰而不是二氧化锰。
硝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五氧化二氮而不是二氧化氮.
正盐 定义:既不含能电离的氢离子,又不含氢氧根离子的盐。
正盐是酸和碱完全中和的产物,但正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如Na2CO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NH4)2SO4(硫酸铵)溶液显酸性。
酸跟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中,不会有酸中的氢离子,也不会有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只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这样的盐为正盐。生成正盐的反应,如:
HCl+NaOH=NaCl+H2O
H2SO4+Cu(OH)2 = CuSO4+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等
酸式盐 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氢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盐。
(1)酸式盐水溶液酸碱性判断:
①水溶液呈酸性的酸式盐
a.强碱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在其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NaHSO4=Na++H++SO42-,因[H+]>[OH-],溶液呈酸性;同理,NaH2PO4,NaHSO3
b.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如Ca(H2PO4)2,其水溶液发生电离反应,同时还发生水解反应,但因“电离”趋势大于“水解”趋势,所以溶液呈酸性。同理,NaH2PO4,NaHSO3均显酸性。
②水溶液呈碱性的酸式盐:
一般为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如:Na2HPO4溶液,因“电离”趋势小于“水解”趋势,所以溶液呈碱性。
(2)酸式盐热稳定性:
一般为正盐热稳定性大于酸式盐热稳定性。
Na2CO3 ,2NaHCO3 Na2CO3+CO2↑+H2O
CaCO3 CaO+CO2↑,Ca(HCO3)2 CaCO3+CO2↑+H2O
(3)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
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NaHCO3+HCl=NaCl+CO2↑+H2O
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4)酸式盐与正盐水解程度比较:
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水解程度小于强碱弱酸的正盐水解程度。如NaHCO3和Na2CO3
NaHCO3水解只有一步:HCO3-+H2O H2CO3+OH-,[OH-]>[H+]
显然,两种相同浓度的溶液其碱性:NaHCO3<Na2CO3
在中学阶段,所有酸式盐都定义为可溶于水,如要出沉淀,就必须超过溶解度,并非一定要不溶于水才会出沉淀
例如向碳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就会析出碳酸氢钠沉淀,方程式为
Na2CO3+CO2+H2O=2NaHCO3(沉淀符号)
楼上提醒了我,其实高中阶段课本没有说过可沉淀的酸式盐,但是习题中出现过,磷酸一氢钙,即Ca(HPO4)2是沉淀,不溶于水,所以磷的肥料不能与碱性肥料,如氨水一同使用,而楼上所说的磷酸二氢钙只是溶解度较低,未达到不溶于水的地步,属于可溶物。
PS:付上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20℃)、11.1g(30℃),
碱式盐 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离子,阳离子为金属离子(或NH4+)的盐。
酸跟碱反应时,弱碱中的氢氧根离子部分被中和,生成的盐为碱式盐。一元碱不能形成碱式盐,二元碱或多元碱才有可能形成碱式盐。碱式盐的组成及性质复杂多样。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和碱式氯化镁Mg(OH)Cl等都属于碱式盐。
碱式盐
basic salt
含有羟基或氧基的盐 。例如自然界存在的矿物孔雀石Cu(OH)2·CuCO3、羟基磷灰石Ca5(PO4)3·(OH),它们是含羟基的碱式盐;硫酸二氧化二锑(SbO)2SO4则是含氧基的碱式盐。碱式盐中除了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以外,还含有1个或n个羟基或氧基。碱式盐也可以被认为是碱中的氢氧根没有被酸完全中和所得的产物。羟基盐可看成金属离子与OH-及其他阴离子构成的复盐,如Mg(OH)Cl可看成Mg2+与OH-、Cl-构成的复盐。氧基盐又称氧化盐,可看成金属离子与O2-及其他阴离子构成的复盐,如SbOCl可看成Sb3+与O2-、Cl-构成的复盐。某些碱式盐的组成可因制备条件不同而异,如在较低温度下生成的Cu(OH)2·2CuCO3,在较高温度下则生成Cu(OH)2·CuCO3。
说明了定义,区别就很明显了.
关于“盐类水解规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白堕]投稿,不代表拾光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k54.com/shiga/926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拾光号的签约作者“白堕”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盐类水解规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盐类水解规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盐类水解规律如下:难溶不水...
文章不错《盐类水解规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