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我国小说作品有哪些?

网上有关“明清时期我国小说作品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清时期我国小说作品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达到高峰。明代短篇小说的成就,除了对宋元话本的总结整理外,较突出的是“三言两拍”五部拟话本短篇白话小说集的问世。所谓“拟话本”则是模拟宋元话本的创作,明代中叶冯梦龙编选拟写了《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通称“三言”,每部包括小说40篇,共120篇。这些作品,有一些是对宋元话本的加工,而大部分则是明代的民间创作或由冯氏自己创作的。“三言”题材广泛,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和反传统势力的精神以及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三言”在艺术上,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描写,都比前代的小说创作大大迈进了一步。继“三言”之后,明末出现了凌潆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通称“二拍”。“初刻”收小说四十篇,“二刻”收小说39篇,杂剧一出。“二拍”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虽不如“三言”,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二拍”之后,直至清代,还有不少文人创作拟话本短篇小说,出了一些专集,乾隆以后拟话本才渐趋衰落而绝迹。今存者有明代《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人中画》《三刻拍案惊奇》等等。清代有《照世杯》《豆棚闲话》《西湖佳话》《十二楼》(又名《觉世名言》)等等。明末清初由署名“抱瓮老人”编选的《今古奇观》,是一部话本小说选集,共40回,它从“三言两拍”中选录40篇小说而编成的,数百年来流传甚广。除了白话短篇小说外,明清两代还出现了大批文言短篇小说,如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4卷,李昌祺的《剪灯余话》4卷,赵弼的《效颦集》3卷,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20卷等,但成就最大的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部优秀的短篇小说集收入作品491篇,其内容大都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经作者艺术加工成为大放异彩的文言小说。小说通过谈狐说鬼的形式,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反映了作者的爱憎。全书作品构思巧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各篇情节曲折动人,语言精炼,确为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聊斋志异》的流传极为广泛,现有手稿本、抄本、刻本及各家评注本传世。

曾经的七大名著被删掉的三本是什么?

提起四大名著,想必每个人都是十分熟悉了。毕竟《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这四本书,从我们从小便开始读了。而这四本书,也都无一例外地被拍成了电视剧,其中的刘关张,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林黛玉等人也是中国妇孺皆知的人物。而这四本书不仅内容丰富,引人入胜,而且篇幅宏伟,确实是值得品鉴的好书。

但不为人知的是,四大名著在建国之前,并不叫四大名著,而是称之为"四大奇书"。而且在出版社准备出版中国传统的文学著作之时,考虑的也并不仅仅是四大名著这四本书,而是还有另两本书,且这六本书,在当时也被称之为"六本奇书"。但不知为何,到了后来,却又将那两本书删减下来,变成了四大名著。

第一、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删除另外两本或许是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个人认为,或许导致六大奇书被删减,最终成为四大名著的原因,便是建国时期的现实条件的限制。众所周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力并不如当今那么强,各种技术也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文化也是如此。

也正是如此,新中国才会想要迅速地壮大自身的实力,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新中国的***们,也随即将目光放在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之上。为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普遍提高国人的文化素养,新中国时期,特地让出版社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籍中,选择几本代表性高的典籍进行出版。

而这几本书,分别就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但是最后的两本书,或许是因为这两本书相关内容和条件不满足,才没有加以印刷出版,而是先将四大名著印刷推广。而在四大名著书出版之后,百姓争相购买阅读,而许多商家也从这里发现了商机,纷纷也印刷出版这四本书,而《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也就似乎慢慢地被遗忘了。

第二、或许考虑到两本奇书的内容并不适合青少年观看,才有此决定。

但除了新中国时期出版社相关条件因素以外,个人认为这两本奇书的内容,或许也是自身未印刷出版的一大原因。毕竟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的是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

但是很显然,《儒林外史》以及《聊斋志异》其中的内容并不适合新中国初期的社会历史。单从青少年的发展来看,《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不适合青少年来看的。因为《聊斋志异》中多是鬼怪之谈,且大多讲述的是人妖相恋的缠绵的爱情故事,对于青少年来讲,并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所著,虽然整本书并未讲述鬼怪,爱情等故事,但全篇都在侧面描写清代腐朽政治统治,贪官污吏对于百姓的压迫,以及对于封建礼教,严格的等级秩序的暗讽。很显然,这样内容对于初建的新中国来说,也并不合适。新中国需要的是能够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书籍,而不是揭露丑恶社会现实的书籍。

第三、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两本奇书,都是历史的经典,都值得重视。

上文虽然提到了,"六大奇书"变成"四大名著"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社会条件的限制,也或许是因为剩余的两本"奇书"的内容过于消极晦涩,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程中,流传下来的最为优秀的典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就比如《儒林外史》,虽然其内里含有许多的对于暗黑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但是这也是基于清代那个腐朽的时代来说的。而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吏治清明,社会祥和,并没有存在什么如此丑恶的社会现实,而《儒林外史》或许对当时青少年也会有一定的误导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读《儒林外史》,我们更可以省察克治,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这需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

至于说《聊斋志异》,虽然其描写的是鬼怪之事,但郭沫若曾评价其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而著名作家老舍也曾评价其:"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更可见其价值。所以说,无论是《儒林外史》,还是《聊斋志异》,它们都有存在的价值。

总而言之,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六大奇书",都是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缩影与总结,都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都有利于我们通过历史典籍,了解过去,从而更好的迎接未来。况且它们既然有"名著"之称,便是典籍中的典籍,更值得我们注目探究。

其实,关于名著,自从明清小说发展以来,就有许多种说法,凡是引起过一小段潮流的书,都曾有幸入选过“X大名著”,以至于从明朝到新中国成立,就诞生过“四大名著”、“四大奇书”、“六大名著”、“七大名著”等等说法。

究竟有几大名著?

六大名著

其实最早几大名著的说法出现在清末民初的一段时期,除了我们熟悉的四大,还有《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两部,合称六大名著,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小说史上的最高成就。

另一说法是,六大名著是除四大以外,另外加上《东周列国志》和《封神演义》,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太赞成了,《封神演义》虽然是一本不错的小说,但其思想性和文学性都不能和其他作品相比,用现在话来说,这就是一部爽文。

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起源于明七子王世贞提出的“四大奇书”概念,分别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继王世贞之后,又有冯梦龙提出了新的“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到清朝,确立了冯梦龙的说法,理由是王世贞的四本书,都不是同类型,而冯梦龙的四本书都是小说类。此后,四大奇书的说法便流传开来。

后来《金瓶梅》被禁,而《红楼梦》横空出世,于是四大名著才真正被确定了下来,而真正在老百姓中流传的原因,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社因需求而刻意推出了“四大名著”,其实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单本不好卖,那就捆绑销售,并赋予一个“四大名著”的标签,一下就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七大名著

七大名著很明显就是一个牵强附会的说法了,就是把六大和四大综合了一下,把原本入选过的都算上,便有了通俗意义上的“四大名著”+《儒林》+《聊斋》+《金瓶梅》。

那么,为什么后三本名著会被剔除,只留下了四大名著呢?这也是有原因的。

《儒林外史》

如果不是那篇《范进中举》入选了中学课本,估计这部《儒林外史》就要被人忽视了。这部书的评价还是褒贬不一的,钱钟书先生认为,这部书抄袭借鉴的比较多:

“吾国旧小说巨构中,《儒林外史》蹈袭依傍处最多。”——《小说识小续》

但实际上钱钟书先生的标准太严格了,《儒林外史》远远谈不上抄袭,只不过是化用了古代的典故罢了,用典的事儿,怎么能叫抄袭呢?

鲁迅先生就对这部书颇为赞扬,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称其为“以公心焚世之书”,因而列为讽刺小说之类,这也是我们现在习惯把《儒林外史》当做讽刺小说的起源。

至于《儒林外史》被剔除“X大名著”的原因,很简单,虽然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只是以开篇的王冕为引子,作为故事的核心思想,本质上其实是许多独立的短篇故事串联而成的,在四大名著的标准上,《儒林外史》的这个特点就有些格格不入了。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托鬼狐言人世,每次读来都不得不佩服蒲松龄先生的想象之丰富,思想之先进,比如他在《凤仙》一篇中,想象除了最早的“照相机”;在《聂小倩》一篇中,就有了“生平无二色”和自由恋爱的价值观。

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开拓。

蒲松龄先生虽然在思想上,比当时大多数人都先进,但毕竟受限于时代的禁锢,他的许多作品中也还是有深刻的封建影子,这一点上,就让《聊斋志异》的思想性打了一些折扣。

再者,《聊斋志异》也是短篇小说,和四大的选择标准(长篇)不大一样,因此也就没有入选了。

《金瓶梅》

我看许多人说《金瓶梅》被替换掉,是因为它写人性太过深刻,嘿,《红楼梦》不也一样么?也有人说它写社会太过腐败不堪,那《水浒传》不也一样么?文学作品中的影射和揭露,本身就是文学的一部分,哪能单纯因为这些就否定其价值呢?

《金瓶梅》的地位下降,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对“性”的描写太过露骨,其实你只要看过《金瓶梅》就知道,其中的性描写并不算太多,但真的是很露骨了——这种文学思想,在古代腐儒的心中,是决不能够抬得过高的,特别是清朝那一群没有思想的奴隶。

也正是因为那个时代对金瓶梅打上了“*秽”的标签,以至于到现在,很多人说起《金瓶梅》还是小黄书,这可真是天大的冤枉啊。

你什么思想,就能从《金瓶梅》中看到什么故事。

思想太黄了,别让一本书背锅。

关于“明清时期我国小说作品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炳欣]投稿,不代表拾光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k54.com/shiga/12926.html

(84)
炳欣的头像炳欣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炳欣的头像
    炳欣 2025年09月25日

    我是拾光号的签约作者“炳欣”

  • 炳欣
    炳欣 2025年09月2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明清时期我国小说作品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清时期我国小说作品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炳欣
    用户092503 2025年09月25日

    文章不错《明清时期我国小说作品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